2013年8月,初当班主任的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开始了家访的行程。作为宏志班的班主任,出发前我早就做好了各种心理建设,我知道我面对的将是许多困难的家庭。
可是15日那天,当我来到南柳巷的这户人家,还是被眼前的惨状深深地震撼了。只见母女两人住在仅10坪左右的房子里,母亲看上去十分虚弱,家庭氛围很是压抑。勤很小时父亲便因病过世,母亲独自一人抚养她,数年前,母亲又被查出患有癌症,失去了劳动能力,只能靠基本的低保生活。灾难接二连三地降临这个可怜的家庭。据勤的母亲介绍,她家在扬州根本没有亲人,她一旦发病,便是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孩子就只有拜托几个好心的邻居帮忙照管了。我再看看眼前的孩子,瘦瘦小小的,可能连1米3都不到吧,完全不像一个初中的孩子,但她看起来却很是开朗,看得出家教很好。我的心被触动了,原来身边还有这样的家庭。
随着家访的一天天深入,我又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苦难。有一个小男孩冬,他住在联谊一个很小的停车场里,那是他姑姑工作的地方。他的母亲涕泪俱下地告诉我,冬还有一个妹妹,孩子们的父亲早亡,她又得了乳腺癌,只能靠捡废品为生。冬很懂事,我去的时候,他正在帮助妈妈做午饭。真正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好在他家的不幸已为众人所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他兄妹俩的学业已有好心的企业家愿意全部承担。
还有鑫,没家访前我就接到了他妈妈的电话。那是在暑期军训的时候,鑫的妈妈打电话请我多关照鑫,说怕他晚上会哭。我一开始还很不理解这个家长,心想:这也太溺爱了,出来军训不就是磨砺意志的嘛!军训后我在一个小车库里看到了鑫的妈妈,很快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鑫的妈妈非但不是不善教育,相反的,她对儿子要求很严格。鑫的爸爸患了尿毒症,不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而且最终人也没能保住。鑫的妈妈是个残疾人,但身残志坚,她知道丈夫去世后,她必须为儿子撑起一片天,因此苦学了一门做衣服的手艺,并以此维持生计。他们母子二人现在住的这个小车库是她姐姐家的,是亲人的帮助。但是鑫的妈妈知道他们不能总靠别人帮助,因此她要求鑫好好学习,将来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并能撑起这个家。鑫学习方面只要稍有退步,她都会严厉地惩罚。鑫理解妈妈的苦心,学习非常用心。不仅是学习,做人方面也是一样,妈妈的循循善诱是鑫成长的源泉。鑫的妈妈向我解释了军训时的那个电话,她说她不是怕儿子军训吃苦,而是担心他只身在外,想起爸爸会难过。这样的妈妈,既是严父,又是慈母,怪不得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了!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通过家访,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明确了自己肩头的重任。我要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使这些孩子早日破茧成蝶,摆脱苦难,活出一片朗朗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