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打印文章

 

    我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家访工作的开展,将其列为班主任工作“六要”工程之一,并制定了详细的“家访流程”,以帮助教师掌握家访步骤,了解家访技巧,提高家访效率,取得好的家访效果。

    在今年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十佳“家访案例”“家访故事”征集活动中,经过专家评审对各地学校推荐的160篇稿件认真评定。

    我校曹磊老师的《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灵》一文被评为扬州市十佳“家访案例”!

    特向全校师生报喜!

附:《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灵》全文

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灵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在两年多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成熟了很多。我已能够智慧地与学生谈话,巧妙地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在学生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用爱点亮了一个个孩子稚嫩的心灵。

锦就是其中的一个,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在初一新生报名的时候。听说他是小学里出了名的“神经病”,我暗自祈祷:“千万不要分到我的班上。”接下来的初一新生分班测试中,他的作文内容更是反映出这是一名有严重心理问题和自杀倾向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分到谁班上谁倒霉,我很“幸运”地成了这个倒霉蛋。刚一接手,我就开始留意这个孩子,果然,在第一天入学教育中,他就“崭露头角”,大家都端端正正地坐着,只有他一人无视我的要求,埋头奋笔疾书。我很气愤,但又不敢发作,早听说只要有老师管他,他就用割腕自杀来威胁老师,我可不想在第一天就惹火他,但又怕其他孩子效仿他,我只能尴尬地对其他学生说:“锦是校长特别批示要我好好照顾的孩子。对他的要求不一样。”他诧异地抬起头,我向他温和地一笑,说道:“老师好想知道你在写什么呀?”他诡异地说道:“明天,你就知道了。”第二天一早,我还睡眼惺忪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条短信:亲爱的老师,从我对您的“考验”,我知道您是一位善良、聪慧、美丽、是非分明,也爱学生的老师,我会好好学习,给您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老师,其实我喜欢用诗歌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情。您的学生,锦。话语有些拍马屁嫌疑,但是一阵温暖在我心里慢慢氤氲开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他吗,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生?

案例描述

带着几分好奇,我决定把他列入家访的第一梯队。那天傍晚,在学校附近弯弯曲曲的一条巷子的深处,我终于找到了他的家,敲开破旧的门,我走进院子,只听见一个稚嫩略带有意外的声音:“老师,你怎么来了?”四处打量了一番,内心一阵沉重,这哪像个家,只是在院子的上空架了个顶。没有门、没有窗户,家具简陋。虽已是9月,蚊子仍肆意飞舞。家里只有一个年迈的爷爷在家。我不忍打扰忙碌的老人,一边驱赶蚊子一边问道:“锦,你家的其他人呢?”他很平静地说“爸爸上班去了,还没回家。”说完默默地看着我。我连忙说:“咱们随便聊聊吧。”于是他陆陆续续地跟我说了一些在家的情况,看来他很健谈,不停地跟我讲他的过去。他似乎把我当做大姐姐一样,向我诉说他爸爸经常对他使用暴力,动不动就打他。他妈妈就是在生下他不久,忍受不了家庭暴力,跟他爸爸离婚了。现在和整天忙于工作的爸爸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因为爸爸的原因,他不能见他的妈妈。我也一直耐心地倾听,还不时地点头微笑,不时地给给他鼓励。我跟他聊了很多,从爱好聊到学习,从学习聊到做人,我们达成了很多共识。

 

最后他 “沾沾自喜”地拿出小学老师写给他的东西给我看。那是一些歌谱,是小学的一位老师特意为他搜集的,最后还有那位老师送他的一段话。这真是一位良苦用心的老师,太令人敬仰。顿时,一种责任感在我内心升起,我也要做让他感激怀念的老师。

案例分析

一个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有时是一辈子的。这是一名需要别人的关爱、呵护、帮助和鼓励的孩子。他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是一个不幸的家庭,没有家人的关心与呵护,更是缺少母爱,有的只是每天爸爸的打骂。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暴力环境中,孩子成天精神紧张,有点神经兮兮,也就可想而知了,他幼小的心灵已被扭曲了,行为举止也常常表现出异常。这样的孩子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学生,他的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甚至包括问题都需要我去深入的关注和了解。他学习不好其实并不是智力的问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作为老师,对于这类学生,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更应该了细心解孩子的心理,耐心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的关心和爱要比其他学生更多。

案例实施

我相信,锦会喜欢我、信任我的,我要尽力帮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更加特别地留意他。我发现他不爱学习,只要逼他去学习、做作业,他的情绪就会变得暴躁。他不能很好地自控,总是想什么时候说话就什么时候说话,而且还总是在老师提醒他的时候和老师“拌嘴”。他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觉得自己“无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不过只要不逼他学习,他很愿意跟你交流。渐渐地我发现了他的一个优点,只要让他高兴了,他可以写出很漂亮的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要以此为契机,因材施教。于是,我从激发他的自信开始,让他重新认识自己,慢慢进步。我开始让他帮班级写一些文字的东西,并且还经常在同学们面前表扬他写得很好。时间长了,只要其他老师问你们班哪个同学字写得好,大部分同学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到他。过了一段时间,他主动找到我,跟我说要求帮班级出黑板报,我很乐意地答应了,他也很满意地点点头。我渐渐地发现,他开始自信了。接下来,我也让他帮忙数数试卷。第一次数试卷时,他数了很久都没数好一份。他气呼呼地冲我喊:“老师,这事我做不了,你还是找别人吧!”我关心地走过去,教会他怎么去数,数好了怎么放。他学着老师的方法和样子,很快数好了一份,两份,三份……从此,每次周末发试卷,他都会主动跟我说:“老师,我来帮你数!”并且每次都做得井井有条。随后,每天早上来到教室,我都会惊喜地发现讲台上、我在教室里的桌子上、抽屉里,总是那么的整齐、整洁;教室里的地面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我的水杯里的水经常都是满满的;偶尔在我的书里,还会夹着一些小纸条,有时是告诉我一些班里的小秘密,有时候是提醒我注意身体,有时是用一首小诗表达老师辛苦了……所有的这一切,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心里不禁感叹:原来,锦是个这么好的孩子,他可以做得这么好。

案例反思

于一个老师来讲,可能教育好这样的学生,只是一时的成就感,但是对于一个学生来讲,也许会影响他的一辈子。对他们来说学会做人和适应这个社会比学习更重要。我们这些做老师的首先要赢得孩子的信任,再慢慢地点亮他们黑暗的心理,驱散他们心理的阴霾,让他们学会积极、健康地生活。

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就能点亮孩子的心灵,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苏公网安办32109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