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家访工作的开展,将其列为班主任工作“六要”工程之一,并制定了详细的“家访流程”,以帮助教师掌握家访步骤,了解家访技巧,提高家访效率,取得好的家访效果。
在今年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十佳“家访案例”“家访故事”征集活动中,经过专家评审对各地学校推荐的160篇稿件认真评定。
我校曹磊老师的《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灵》一文被评为扬州市十佳“家访案例”!
特向全校师生报喜!
附:《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灵》全文
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灵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在两年多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成熟了很多。我已能够智慧地与学生谈话,巧妙地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在学生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用爱点亮了一个个孩子稚嫩的心灵。
锦就是其中的一个,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在初一新生报名的时候。听说他是小学里出了名的“神经病”,我暗自祈祷:“千万不要分到我的班上。”接下来的初一新生分班测试中,他的作文内容更是反映出这是一名有严重心理问题和自杀倾向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分到谁班上谁倒霉,我很“幸运”地成了这个倒霉蛋。刚一接手,我就开始留意这个孩子,果然,在第一天入学教育中,他就“崭露头角”,大家都端端正正地坐着,只有他一人无视我的要求,埋头奋笔疾书。我很气愤,但又不敢发作,早听说只要有老师管他,他就用割腕自杀来威胁老师,我可不想在第一天就惹火他,但又怕其他孩子效仿他,我只能尴尬地对其他学生说:“锦是校长特别批示要我好好照顾的孩子。对他的要求不一样。”他诧异地抬起头,我向他温和地一笑,说道:“老师好想知道你在写什么呀?”他诡异地说道:“明天,你就知道了。”第二天一早,我还睡眼惺忪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条短信:亲爱的
【案例描述】
带着几分好奇,我决定把他列入家访的第一梯队。那天傍晚,在学校附近弯弯曲曲的一条巷子的深处,我终于找到了他的家,敲开破旧的门,我走进院子,只听见一个稚嫩略带有意外的声音:“老师,你怎么来了?”四处打量了一番,内心一阵沉重,这哪像个家,只是在院子的上空架了个顶。没有门、没有窗户,家具简陋。虽已是9月,蚊子仍肆意飞舞。家里只有一个年迈的爷爷在家。我不忍打扰忙碌的老人,一边驱赶蚊子一边问道:“锦,你家的其他人呢?”他很平静地说“爸爸上班去了,还没回家。”说完默默地看着我。我连忙说:“咱们随便聊聊吧。”于是他陆陆续续地跟我说了一些在家的情况,看来他很健谈,不停地跟我讲他的过去。他似乎把我当做大姐姐一样,向我诉说他爸爸经常对他使用暴力,动不动就打他。他妈妈就是在生下他不久,忍受不了家庭暴力,跟他爸爸离婚了。现在和整天忙于工作的爸爸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因为爸爸的原因,他不能见他的妈妈。我也一直耐心地倾听,还不时地点头微笑,不时地给给他鼓励。我跟他聊了很多,从爱好聊到学习,从学习聊到做人,我们达成了很多共识。
最后他 “沾沾自喜”地拿出小学
【案例分析】
一个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有时是一辈子的。这是一名需要别人的关爱、呵护、帮助和鼓励的孩子。他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是一个不幸的家庭,没有家人的关心与呵护,更是缺少母爱,有的只是每天爸爸的打骂。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暴力环境中,孩子成天精神紧张,有点神经兮兮,也就可想而知了,他幼小的心灵已被扭曲了,行为举止也常常表现出异常。这样的孩子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学生,他的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甚至包括问题都需要我去深入的关注和了解。他学习不好其实并不是智力的问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作为老师,对于这类学生,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更应该了细心解孩子的心理,耐心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的关心和爱要比其他学生更多。
【案例实施】
我相信,锦会喜欢我、信任我的,我要尽力帮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更加特别地留意他。我发现他不爱学习,只要逼他去学习、做作业,他的情绪就会变得暴躁。他不能很好地自控,总是想什么时候说话就什么时候说话,而且还总是在老师提醒他的
【案例反思】
对
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就能点亮孩子的心灵,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