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学校概况
党建党务
学校管理
教学管理
教育科研
德育活动
后勤安保
心理健康
招考信息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校风校训
学校荣誉
历任校长
校长寄语
校园风光
名师风采
优秀学生
党建党务
上级文件
党风廉政
党员活动
学校管理
工作计划
重要通知
上级来文
工会工作
荣誉榜
教学管理
常规管理
教学动态
体育特色
五个一百
社团活动
教辅服务
教育科研
校本教研
课题研究
青校发展
成果展示
德育活动
常规管理
班主任园地
德育活动
家长频道
法制教育
后勤安保
常规管理
食堂管理
招标采购
网上报修
财务公示
心理健康
工作计划
活动阵地
活动留影
心理咨询
联系方式
招考信息
招生信息
中考专栏
招生文件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校园新闻
学校概况
党建党务
学校管理
教学管理
教育科研
德育活动
特色教育
后勤安保
数字校园
心理健康
招考信息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宏志教育进家庭,中秋国庆话团圆
2020-10-13 17:46
信息来源:
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学工处
打印文章
2020年十一国庆恰逢中秋佳节。田中的初一班主任约定好不仅要跟家人还要和班里的学生们一起度过百年难遇的双节。——家访。
这是一场“在路上”的教育,与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与孩子拉近彼此的距离,满怀着憧憬和期待,扬州田家炳实验中学初一班主任从“心”出发,爱,在家访路上延伸。
初一(1)班
通过家访能够全面的了解学生,了解家庭情况,并维系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与家长达成共识。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可以及时有效地跟老师进行沟通。在了解学生原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一方面老师可以提醒家长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家里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等。及时更正,以免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许多家长平日里忙于自己的工作缺乏对孩子的关注,在家访的基础上能更加全面充分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初一(1)班班主任王娅丽老师
受访学生感言
初一(2)班
这次家访切实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可塑性。一个孩子,他有多个方面的表现,是我在学校里通过肉眼或口头交流所觉察不到的。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它是看不出的,需要我们用心地体会。他的生活、他所受的教育或许对他有着决定性的因素。————初一(2)班班主任夏敏老师
受访家长感言
初一(3)班
国庆期间,利用节假日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在这次家访中,家长和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非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状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校园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状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资料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初一(3)班班主任汪振国老师
受访家庭感言:家访作为维系教师、父母、学生的纽带,是沟通校园、家庭、社会的桥梁,透过家访,家长能够透过老师的家访认识老师、了解孩子,同时获得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作为家长,真心期望老师能多到学生家里坐一坐、谈谈心,透过家长与老师的用心配合,全方位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学生稳定、健康、全面的发展。
透过这次家访活动,我们家长深深感受到了,家长能与老师敞开心扉交流,共商育人,就会与校园、老师连成—条心,到达家校共同建立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的目的。
一次家访就是一次让孩子进步的机会,会让一个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生很大的改变,我们家长也是一样。我孩子的一些学习、心理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家长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充分了解和理解学生而一味的—厢情愿之果。
初一(4)班
家访对于班主任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不在学校能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初一(4)班班主任吉诗韵老师
受访家长感言
初一(5)班
班主任家访感言:通过本次家访,我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日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关心的孩子。————初一(5)班班主任张轩宇老师
受访家庭感言
初一(6)班
家访工作是一座桥,桥的这头是学校,桥的那头是孩子和家长。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远。家校需形成合力。而家访工作就是形成这股合力的加速度。———初一(6)班班主任陈洁
受访孩子感言
苏公网安办32109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