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打印文章

    五六十人一个班,作业难批改,交流辅导难落实。当“大班化”这些问题普遍存在时,记者昨天来到我市第一所实施“小班化”教学管理的学校——田家炳实验中学。循着学生们热烈的讨论声,记者走进了该校“小班”教室,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该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管理所带来的种种变化。 

   教室成了学生们温暖的家

  记者走在教学楼宽阔的走廊里,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发现每一个教室都显得整洁、宽敞。走进教室内,记者发现,教室已成了学生们温馨的家、五彩的活动室。墙壁上绚丽多彩,有孩子们自己张贴的美术、书法作品,有激励学生合作竞争的“每周之星”……学习用品整齐地收纳于每个学生专用的小柜子里。班级后排的角落里排放着一摞摞课外书,据了解,实施“小班化”以后,图书进课堂已经成为了该校的一项措施,每个班级每一个星期将定期换一批课外书籍,学生可以自由阅览。  

  老师则穿行在学生中间,还不时弯下腰和学生们们轻声交流,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时而聚精会神地听讲,时而热烈讨论。

  “你好”,当记者在走廊里经过时,几乎每一个从身边经过的学生都会主动向记者点头问好。老师们告诉记者,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良好习惯,束玉良校长曾有一段时间,在上下学的时候,坚持站在校门口,向每一个进出校门的学生问好。现在主动向他人问好已经成为了每个学生的习惯。

  让关爱每一个学生变成现实

  据了解,自从去年田家炳实验中学全面实施“小班化”以来,在初一年级全部铺开,每个班级只有35名学生。正如该校校长束玉良所说,这一举措使得“让关爱每一个学生变成现实”。

  束玉良告诉记者,“小班化”是国际化趋势,英国、日本等国家每个班级只有20-30个学生,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师生们交流的频率成倍增加。学校根据班级人数少并结合生源的情况,学校政教处、年级组相继出台细致入微的管理制度,特别突出了田中学生一日行为习惯要求。学校通过建立学生情况分析表、对所有学生进行家访、加强后进生转化等途径,切实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

  为帮助初一新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学校举行了衔接教育活动,从学习方式、意志品格、科技素养等方面进行渗透,实现小升初的无缝对接。新生入学后,为进一步弘扬素质教育,初一年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进取。

  据了解,田家炳实验中学是扬州市教育局倾力打造的唯一一家实验学校,全国各地的多所学校曾来访。束玉良校长表示,“小班化”不仅仅是人数的减少,而是量化的操作。为切实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更加突出精、细、实,学校专门出台了《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小班化”教学常规》,从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听课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明确规定,明确了提高课堂效益的五个“十”:至少十个人回答问题;至少十个人上黑板板演;至少十分钟的回练;至少面批十个人的作业;每天至少十分钟整理知识点。每人每天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与老师交流。

  学校还加强了集体备课的力度和深度,要有明确的备课主题,并做好记录,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作业分层布置,每周进行周练,大型考试要用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

  田家炳实验中学的小班化教学管理做得富有教育特色,离不开有一支专业素养好、教育能力强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队伍。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拓宽班主任工作视野。

  “小班化”让学生学会交往

  束玉良校长告诉记者,从“小班化”实施的过程来看,教师关注的面更广了。学生的智力并没有多少区别,关键在于非智力因素,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提醒和关注。“单项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培养。初一年级从事英语教学的朱老师告诉记者,实施“小班化”以后,就拿默写单词一项来说,她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个个过关,不达标的进行单独辅导,学生进校后的英语成绩提高得非常快。

  面对独生子女自信心不强的问题,学校在这方面下了功夫,尽量给予每个学生同等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加入进来,融入班级氛围,不再成为少数学生的从属者。家长谢先生就深有感触,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他儿子非常内向,平时不爱讲话,上小学时,班上人数多,老师也注意不到他,自从上了初中以后,他明显开朗起来,变得自信,学习成绩也好多了。他说,这一切和“小班化”老师的关注是密不可分的。

  学校以“学会相处”为主旨。众所周知,“小班化教育”因班级人数的减少,带来个性化教学及个性化学习的方便;而强调针对个性的教与有个性的学,并不是要把小班学生个个培养成个性张扬、唯我独尊式的人物。一个真正得以和谐发展的人,必然始终保持独立和共处之间的平衡。因此,该校的“小班化教育”试验立足于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把“学会相处”作为班集体建设的操作性口号。

  师生多了幸福感和成功感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活动,学生们快乐,老师们也非常欢迎,师生们为此多了很多幸福感和成功感。据了解,“小班化”全面铺开以后,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有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过去,“大班化”常常是前排学生坐在老师的鼻子底下吃粉笔灰,后排学生紧贴着墙,后门都打不开。教室里夏天像个蒸笼,冬天空气污浊不堪,严重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小班化”让教室宽敞、清洁了,学生和老师的心情也好了。

  辅导是使每个学生真正掌握好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而“小班化”教学为辅导创造了条件。学校实行了午自习制度,在中午休息的时间内,把学生请进教室,配备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溜出去玩,使每一位教师在辅导时能照顾到每一个班级和每位学生。

  正是因为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用心,学生们也把老师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我教英语,但是同学们有数学和语文方面的问题也来问我,完全信赖我了”,朱老师告诉记者,班上的老师和学生相处得非常融洽,感情很纯真。有一个和妈妈都沟通不起来的孩子,给她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我认为你是我一生值得信任的人”。

  全面提升学生做人和求学能力

  由于“小班化教育”的班级规模小,教育时空增大,师生交往的频率增加,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为此,田家炳试验中学在“小班化教育”试验中,积极倡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为实行“小班化”教学,初一(9)班的一位同学记得,他有一次的作业,班主任的批语竟然有500多字,比他作业的字数还要多。班主任魏老师说,批改的最好方式是当面批改,但大班就很难做到了,“小班化”教学使得教师批改效果明显增强。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也只有“小班化”才能顺利实施,负责教学的李校长深有感触地表示,班级人数太多,老师认识学生都困难,更谈不上因人施教,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实施小班化后,老师与学生个别谈心多了,解决了不少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学习困难,这都得益于小班化。

  据介绍,在田家炳实验中学有这样的12个字,“低起步、分层次、小步子、快反馈”,“小班化”教学反馈快,为学生顺利学习赢得了时间。据数据显示,学生的进步非常快,原来进校在全市1000名以外的孩子现在能够进入200-300之间,这一成绩让家长们都感到非常惊讶。2007年,扬州教育的综合考评,田家炳实验中学是进位最快的学校,得到了特别嘉奖。

  在记者结束采访的时候,束玉良校长表示,田家炳实验中学将全面打造品牌,全面提升学生做人和求学能力,让学生懂得感恩,培养出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人文关怀,心灵明亮,懂得感恩的学生。
苏公网安办32109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