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母校好多年,没想到今天居然又回来了,还是“学生家长”。
岁月如梭,一转眼,我的孩子已经跟我当年一蹦一跳背着书包进学校的时候一样大了。13岁,花一样的年纪。
漫步在整洁的校园里,熟悉而陌生,记得原来的大门开在操场的最南边,每天上学的时候,从巷口进来,绕着学校的围墙狂跑,一大圈,进了学校,还要跑过操场,才能到教室,心里恨得痒痒的,为什么就不能在刚进皮市街的地方,把围墙破个门呢?让我们每天多走那么多路。学校里面还有一个大庙,说是历史保护文物,虽说没人念经了,却成了我们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好去处。学校里还有一棵特别高特别粗的大树,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它就站在我们教室的左后侧,非常威武。自习课上,累了,就托了腮,歪着头,偷偷向后看,就能看到它,有时候一动不动,有时候在微风里摇曳,有时候又好像在提醒我快快努力读书。我看着这叶子绿了黄、黄了绿,整整三年,也许真是受了它的督促,顺利考上了扬中。
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年轻着,那日子每一天就一分一秒的过,长大了,忽然有一天,时间却似那沙漏,一转眼,就过去这么多年。我的女儿也和我当年一样,按地段划分,进了家门口的“五中”,现在已经升级更名为“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了!
升级后的学校校园,经过专家的规划设计,布局合理,收放有度。我20多年前盼望的事情终于成真,大门真的对着皮市街开了。校园内,正对大门,是一丛假山,和古色古香的大门遥相呼应,颇得扬州园林建筑的精髓,假山周围群楼环抱,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办公楼、400米标准的塑胶跑道、学生食堂……布局合理、动静分离,教室、操场周围绿树成荫,浓浓的书卷气从校园里弥漫开来。
学校里的大庙好多年前已经搬走,原物重建在了文昌路对面的琼花观内,当年的那棵大树,还立在那里,成为假山的一景,它是那么从容,静静的看着校园里发生的一切。
当年教我的恩师们,大多已经退休了,又欣闻目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各级名师40多人,占专任教师的62%,教师在课堂教学、论文比赛中获得市级以上一等奖达248人,一流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在还是市区唯一的初中宏志班教育基地,每年为全市各类四星级重点高中输送了大量品学兼优的人才。
我从五中走出来,我的孩子就要到田家炳读初中,虽然是不一样的名字,却是一样的血脉。祝福母校!
13岁,告别少年,步入青年,我们将一天天的长大,我们会接触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习惯更多的独立思考,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祝福你,我的孩子,祝福大家,每一个有幸在田家炳读书的孩子们,让我们秉承学校优良的传统,让我们仔细灵通良师们的谆谆教导,让我们珍惜美好的年华,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校园里挥洒的汗水,书写我们终生难忘的初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