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特制订本计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一、在初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帮助和指导学生认识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会心理调试技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二、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对于各年级反映的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特别关注生活在特殊家庭中的学生,及时为“尖子生”提供有效支持。
三、定期开放心理访谈室,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通过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
四、利用校园广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校园广播站设置“空中心桥”栏目,通过校园广播播出心理健康知识,学生的心路历程,开展现场心理访谈活动等,搭建与学生沟通的另一种桥梁。
五、建立学校心理保健网络,学生可通过“悄悄话”信箱“热线电话”、“心理网站”等途径解除心理困惑。
六、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学业焦虑;信心问题;人际关系;精力分散;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摆脱苦闷自卑心理;缓减心理压力等问题,开展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如:开展专题讲座,团体辅导、量表测试、自信训练、减压活动等。
七、 总体了解在校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试讲座,使得教师个体适应紧张而繁忙的工作,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敬业、宽容、淡泊、放松。
八、外借心理健康书籍将陈列在咨询室的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书籍向学生以及老师开放,在指定的时间学生和老师可在咨询室借阅书籍。
九、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的渠道。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家长转变家长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学工处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