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文化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致力于传统文化类社团的建设,并将非遗类社团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来自扬州田中精品社团的四位老师在市教育局“行走的思政课”项目中崭露头角,给学生们带来了四节非遗文化体验课,充分将学校社团建设成果转化为育人动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水袖轻扬,共赏“百戏之祖”:“昆曲雅韵”社团,作为传承古老戏曲艺术的阵地,从最初成员对昆曲的懵懂认知,到如今能够有模有样地演绎经典选段,进步显著。社团邀请专业昆曲演员走进校园,开展讲座和培训,一招一式耐心传授,让同学们领略到昆曲的细腻之美。在本次的昆曲艺术体验课中,昆曲老师介绍了昆曲的历史文化知识,讲解了“生、旦、净、末、丑”不同行当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剧目,欣赏了昆曲折子戏《牡丹亭·游园惊梦》的演出视频,了解了昆曲的工尺谱,以及“平、上、去、入”四声阴阳、板眼节奏、乐队伴奏乐器等专业知识,并邀请同学们体验了念白和身段表演。在互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能积极发言,热烈讨论,表现了对传统戏曲的浓厚兴趣。
多宝簪花,体验匠人精神:“多宝簪花”社团陈琦老师向学生们详细讲解多宝簪花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状况、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和制作要点,特别是该非遗项目与扬州关联的人文故事,和产业发展状况,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聆听,对这一古老技艺充满了好奇与向往。随后,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亲手尝试制作多宝簪花。他们拿起工具和材料,认真地进行着每一个步骤,从辅材准备、花片制作、到组花造型都细致打磨,沉浸在非遗技艺的创作乐趣中。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扬州多宝簪花制作技艺这一非遗瑰宝,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更促进了校家社之间的协同育人,增加了地方文化自行,让传统文化在学生中得到传承与发扬。
品茗沏茶,感受茶道礼仪:“非遗扬州茶俗”社团的课堂上,刘胡玲老师带领学生穿越千年,触摸运河茶文化的脉络。从鉴水择器到行茶十式,从“凤凰三点头”的冲泡技法到“叩指谢茶”的传统礼仪,刘老师以运河茶文化为纽带,将思政教育悄然融入茶汤;学生们研习宋代点茶时,不仅学习“七汤点茶法”,更从《大观茶论》“致清导和”的哲理中体悟“和而不同”的处世智慧;行茶礼仪教学中,“奉茶敬师”“长者先饮”的传统,化作尊师重道、孝亲敬长的德育实践。“茶汤里有中国人的精神基因”,刘老师如是说。如今,这方茶席已成为培根铸魂的育人载体,让文化自信随着茶香沁入青少年的心田,感受茶文化的宁静与和谐。
纸间生花,传承剪纸技艺:“纸间艺术”社团以剪刀和纸张为工具,传承民间剪纸艺术。作为剪纸老师,施玲玲老师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巧妙融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课程。课堂上,老师首先展示了精美的剪纸作品,激发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随后,耐心地讲解剪纸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基本技巧。学生们全神贯注,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剪出了各种富有创意和寓意的图案,如象征和平的鸽子、寓意祖国繁荣昌盛的巨龙等。通过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政教育,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也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扬州田中一直致力于深耕中华传统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将社团课堂作为活动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未来,田中社团将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积极探索,以更丰富的形式更创新的理念打造田中社团特色,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