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玉良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合目的性 合规律性 合理性
提要: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现实的阅读教学高耗低出现象普遍,这就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思考阅读教学的合理性。合理性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正确把握阅读教学应达到的目的和应遵循的规律是追求阅读教学合理性的前提条件。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施行,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对大语文观下的阅读教学认识不深,不少教师的阅读教学仍在高耗低出的迷途上徘徊,这就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思考阅读教学的合理性。
所谓合理性是指人们逐渐强调通过理性的计算而自由选择适当的手段去实现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实践主体行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即教育主体的行动受教育目的的引导,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与教育目的的要求达到较大程度的默契;合规律性即教育主体的行动认识、遵循并驾驭教育规律。因此,要使阅读教学具有合理性,就必须对阅读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与必须遵循的规律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的实践才会事半功倍。
中学阅读教学到底要达到哪些目的呢?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在概述课程改革的目标时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初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初步确立的时期,已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但可塑性很强,只要教师加以不懈的引导,学生定能养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从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标写节次序号、作简单的圈点画批入手,进行长期的、贯穿始终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赏析和质疑,强化思维训练,以期久而久之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通过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发展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要以积累为基础,没有丰富的积累也就谈不上良好的语感。因此阅读教学中首先要从阅读的数量着手,扩大课堂阅读的容量和范围,一节阅读课应引导学生阅读数篇文章或一组文章。同时涉猎的范围也应扩大,凡是适合学生读的美文、时文包括介绍自然科学研究最新成就的文章都应引入阅读教学中来。三是通过阅读大量的时文、美文,陶冶学生的情操。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文以载道,大量的时文美文中蕴含着高雅的人性物趣,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体味、领悟其中的美感,进而达到陶性冶志的目的。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文章的遴选,加强阅读教材的建设,要把形成独成体系的阅读教材当作阅读教学走向深入的突破口来抓,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者的主观能动性,既发动教师动手编撰相关教材,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请学生推荐文章、甚至可以把学生优秀的习作当作教材,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真是一举多得。四是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期在升学考试中获取优异的成绩。此目的似有实用主义抑或急功近利之嫌,但不把此作为重要目的之一,阅读教学甚至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都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此乃不争之实。当然,阅读教学的目的还有不少,如以阅读带写作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明确了阅读教学的目的只是明确了方向,而对阅读教学的规律没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遵循,阅读教学也很难取得实效。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兴趣而习惯。阅读教学必须充分遵循这一规律,在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必须把兴趣作为首要要素出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这就要求施教者切实变革教学模式,综合运用读、演、画、唱、比等多种教学形式和多媒体、网络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力求使阅读教学多些轻松自主的特性,少些操练考评的刻板。同时注重阅读内容的选择,多选贴近学生实际的文章,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体味和理解文章,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在对文章的把握上不应拘泥于陈旧的条分缕析,不求面面俱到,要从整体感知入手,抓住文章的精华和学生思维、情绪的兴奋点,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和亲和感。二是必须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因此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尽可能少讲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去体验和领悟,教师的作用在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三是必须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特征之一便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进而对整个文章的把握,因此,阅读教学也必须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语言文字开始,打好阅读基础,这既是培养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阅读教学诸目的的开始。基于此种认识,阅读教学必然要经过扫除阅读碍障、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局部赏析领悟、宏观比较以及评价质疑等几个阶段,唯其如此,阅读教学才能走向成功。
认识了阅读教学的目的及其规律并不等于阅读教学就必然会具有合理性,要使阅读教学真正具有合理性,还必须将其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方面阅读教学在追求实现其目的时必须以认识并驾驭规律为前提,阅读教学目的的确立与实现,要能正确地反映社会和教育主体的需要,与教育实践要素的特征(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教育工具的使用价值等)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认识并驾驭阅读教学的规律必须以确立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为指导,也就是说,阅读教学是为了实现其目的才去认识、遵循并驾驭其规律的。但目前的阅读教学都包含着一些非合理性成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在对阅读教学规律缺乏认识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刚开始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阅读教学目的的确立与工具(教材等)的选择上都有一定的盲目性,过分强调甚至只看到某一目的,如把提高应试能力作为唯一的目的,因而在教材的选择、课型的设计上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别无二样,以至歪曲了新课改后阅读教学的初衷,因为局部的过度强化必然导致整体的弱化。二是过分强调阅读教学的规律,轻视甚至忽视追求其目的作用即忽视合目的性。有些教师缺乏对语文教学改革正确认识,认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让学生自由去发挥,学生愿怎么学就怎么学,把阅读教学等同于阅览室的移位,对学生阅读的材料,要养成的习惯,达成的目标都不作引导或只作形式化的引导,阅读课成了“放羊课”,导致合目的性的弱化。三是阅读教学整体与局部(阶段)实践合理性的不一致。如有的教师在某一阶段实施的阅读教学是合理性的,有明确的目的,也充分遵循有关规律,但缺乏整体的统盘考虑,对三年的整体教学的目的考虑不周,造成整体实践的非合理性,从而不能使阅读教学完整有效地贯穿整个初中阶段,阅读教学成了一时的点缀。
如何才能使阅读教学更具合理性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本身就是一种公众理性,任何经过实践检验得以广泛传播的理论都是公众理性的凝结,是客观规律的本质反映。加强理论的学习,正确运用理论指导阅读教学实践,就可以促进阅读教学的合理性,可以克服单凭经验、“灵感”组织阅读教学的缺限。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阅读教学是否具有合理性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值尺度的走向,也即如何来评价阅读教学。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提高阅读教学合理性的原动力,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和教师,才能从根本上纠正阅读教学无视实际、急功近利,只顾局部、忘却整体,只图目的实现、不顾客观规律的现象,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合理性。
三、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沿袭陈腐传统,照搬他人经验是学校阅读教学合理性弱化的又一外在表现。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需要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敢于摒弃落后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力求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灵活多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路,向阅读教学合理性的更高层次迈进。
四、注重阅读教学的系统研究和建设。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就必须使阅读教学结构化,从师资的培训、课型的设计、教材的编撰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一套独具特点的体系,阅读教学的合理性才能得到切实的保证。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并充分重视阅读教学的合理性,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主要参考文献:
1、《论教育的合理性》 熊川武
2、《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
3、《语文课程标准》
4、《语文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