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科研工作

Scientific research

教育科研
成果展示 首页 » 教育科研 » 成果展示
打印文章

模式也是一种规律

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话题。如何才能整体推进教学效益的提升呢?最重要的是要从消除低效和无效的课堂教学做起。为此,我校从2007年开始,启动了学科课型模式的研究,以期能给教师提供一种可操作、有实效的教学模式。这便有了今天的《课型模式汇编》。

说起教学模式,总会听到不少的诟病。“教无定法”、“模式是一种僵化”等言论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那么,课堂教学到底能不能有模式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首先,从哲学的层面看,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它一定有基本的规律,也一定要遵循基本的规律。我们的课型模式正是力图把握这种规律的载体。其次,从追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的历史来看,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为代表,“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大”和“规模效应”上,关注的是教育的人力成本,其最大的结果是催生了“班级授课制”;第二阶段以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为代表,开始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开启了教育的现代进程;目前,有效教学走向了追求“先进理念支撑下的教学设计”的第三个阶段,我们学校的课型模式正是这种追求的具体探索。其次,从课型教学模式的属性看,课型教学模式是 “思想理性的外化、教育规律的载体、有效教学的策略”,形式的背后,承载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多年教学实践探索的行动智慧的结晶。第三,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看,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总是遵循着“定格”、“入格”、“出格”的轨迹。制定课型模式正是为了“定格”,使其有“格”可依;推行课型模式就是要引导教师“入格”,在科学程序的引领下,杜绝低效和无效教学,使其课堂教学效益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在娴熟的“入格”实践后,才能从容“出格”,自成一体。因此,课型教学模式对于尽快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很强的实际意义。这里的年轻教师不仅指教龄短的新入教师,还包括教龄虽长但效果不佳的教师(大龄童生)。同时,模式的探索和推行,不但是提升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切实关怀。

需要指出的是,课型教学模式只能从大的框架上力图把握某种课型教学的基本流程,制定课型教学模式也只是为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行动策略,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的运用,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我们期待着大家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使用,更期待在此基础上教学效益得到较快提升,更多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苏公网安办32109202000109号